查看原文
其他

酷家乐测试团队 影响力运营小组:回顾那个从0到1的过程

风帝 酷家乐技术质量 2022-11-08

1.背景

由酷家乐、阿里、有赞和e签宝四家公司讲师出席分享的杭州第六届测试沙龙在20年12月19号落下了帷幕。除了公司(酷家乐)对举办技术类分享的大力支持外,还有一支团队在默默地操办着一切,这就是"团队影响力运营小组"!

近年来在测试领域,无论是杭州测试圈还是知名社区(诸如Testerhome社区)和分享大会(诸如MTSC)上,都可以看到酷家乐质量效能团队的身影,团队的存在感与知名度在逐步提升。这些也都离不开影响力运营小组在背后的付出。

2.小组介绍

团队影响力运营小组是财宝(岗位:测试总监)在19年6月份组建的虚拟小组,旨在组织好内部的分享与提升质量团队的影响力,成员来自于各业务线的测试同学。这一年半以来主要负责的工作有:

1. 组织举办团队内部日常分享活动。团队内部有每个月一次的"海星日"分享和半年一次的"火星日"专题竞赛分享。(两个节日的主要区别在于:海星日的分享主题由分享同学自己决定,而火星日的分享是事先投票决定并需要决出前三名的比赛型分享)。

2. 运营在不同社区和论坛的公众号,扩大团队的影响力;

3. 对参与分享的资料进行审核反馈,并且推送到不同的运营账号,比如微信公众号"酷家乐技术质量";

4. 内部学习系统(新人培训)ku-learn的运营(中途一度取消,我也没有参与就不展开了);

5. 筹办外部分享活动,比如杭州测试沙龙。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叫做"运营"小组?事实上财宝很重视运营,一直强调我们做工具和平台,不能远离群众和业务,如果工具和平台没人用,那就是运营没有做好。同样地,如果想要真正地提升影响力,也需要做好影响力的运营。

3.回顾

自成立以来,小组的付出受到了大家多方面的认可:无论是对内部分享的质量,还有团队在业界的知名度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运营的公众号关注数从0到500,再到1700+。

作为伴随着小组成立以来就加盟的一员,从前期重点参与->主持小组工作→后续离开兼职顾问,时刻关注着团队的运作,心里有很多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PS: 本文不会从运营专业的角度去阐述运营的方法论和实践,而旨在于回顾小组在这一年半以来做的好与不好的点,希望能在给读者在团队建设或者项目驱动上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3.1 疑问

我一直在思考2个问题:

1. 小组为什么能做成?我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小组,但是后面不了了之。

2. 小组的价值在哪里?我一直调侃小组只是内容的搬运工,不是内容的生产者。那么小组到底为团队影响力的提升做了哪些事情,继而发挥了作用?

3.2 天时地利人和

我首先尝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小组能做成的前提。

我理解的"天时"是整个效能团队人力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并且团队在测试领域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如果整个团队都还在为业务测试阶段疲于奔命的时候,我想在提升影响力方面也是有心无力。

"地利"其实就是平台的能力,不管是财宝对这方面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还是团队内有着热爱技术喜欢钻研的测试小伙伴(体现在人才招聘和培养),让我们在做这个小组时做好了铺垫。

"人和"是小组内有真正对影响力运营感兴趣的小伙伴,大部分做技术的小伙伴可能对运营领域琐碎并且无法体现技术含量的工作内容都不太感冒,如果勉为其难可能效果都不会太好。

3.3 目标规划

在小组成立之初的头脑风暴,大家规划了一个在我看来至今依然很正确的分享体系:内容输入->审核->分享->推广->反馈->沉淀。

组内成员都没有运营推广方面的经验,受益于这份分享体系和相关Roadmap的指导,后续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份体系展开,并且在细节方面逐步完善。

3.4 策略

3.4.1 灰度推广

在当初头脑风暴的会议中,我们细数了当前公众号的众多痛点,其中有一条是:有些公众号有一定的干货,能够吸引到部分人的关注,但是如果不能持续提供干货或者一旦发现内容开始参杂着水分的时候,就会脱粉并且很难回头。

因此,对于分享体系的建设不能急于推广我们输出的内容,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克制,先修炼好内功。有了持续的内容干货输出才能开始推广,否则会流失大部分的读者。

在19年H2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在围绕着提高内部分享的活跃度和内容质量展开的,并将少量的文章开始输出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而在2020H1,收到了部分文章好评以后,才开始发力推广运营。

3.4.2 数据驱动

这一点是财宝给的建议。要想让团队内部持续关注分享和输出这件事情,一定需要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而不是强制大家参与(否则肯定不会走得长远)。对于数据驱动,我的理解是两方面的:

1. 对于整个效能团队,我们建立了积分体系和半年影响力数据报告。积分体系,明确了各种场景下根据影响力提升的积分规则,并定期从业务线和个人两个维度展示排名。而数据报告主要提供了分析高积分的加分方式和涨积分的建议。

2. 对于影响力小组内部,我们通过OKR定下了各种指标,比如内部分享的出勤率、公众号的关注人数以及文章发表数量等等,围绕着这些指标不断地逼我们想办法去优化运营手段。

3.4.3 合作共赢

其实我们深知借助小组几个人的力量去做推广效果是有限的,要想产生裂变最好是能发动整个效能团队的资源去做推广。我们在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实践:

(1) 在积分体系设计的时候,会在个人积分上加上阅读量或者是点赞量这个权重;

(2) 当一篇文章收到不错的反馈,阅读量或者点赞收藏数比较高时,会跟投稿同学以及他的测试经理反馈,希望能做到乘胜追击,继续扩大这方面的(积分)优势。

3.4.4 平台化

平台化是数据驱动等运营策略和手段的延伸。有了运营工具和平台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支撑运营体系,节省了不少的运营成本,有利于运营小组持久运作。

在小组成立之初,花了很多时间搭建了目前Ku-learn运营平台,主要承担了分享活动的扫码签到与抽奖、积分体系与排行、内容沉淀网盘等职能,后续也有专人在维护和升级运营平台。其中一键扫码签到和抽奖功能,一度吸引了不少同学现场围观分享节日,提升了内部分享出席率。

3.5 内容审核

内容审核和反馈一直是我最重视的工作内容。在"内容为王"的多媒体时代,只有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才可能保持公众号的活跃度,才有对外宣传的资本和底气。

3.5.1 审核参考标准

为了避免投稿的同学少走一些弯路,我们总结了一套内容投稿的最佳实践,从文章的结构描述和内容表达两个维度去完成初稿:

1. 文章结构:(1) 问题背景 (工作中的痛点/问题);(2) 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步骤);(3) 解决/实现方式 (具体怎么做);(4) 实现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踩过的坑;(5)效果及收益 (当前效果/收获是什么/有没有可推广和借鉴的);

2. 文章内容:  (1)按分享形式的不同, 业务 + 技术的角度,两者兼顾最佳;(2) 对于引入的新名词,有背景说明或简要的注释;(3) 使用图表代替大段的文字,增加文章的可读性;(4) 使用理论 + 实践案例,比如代码和数据等等;(5) 敏感内容需要打码处理,比如服务器、DB和代码路径等等。

小组在审核的时候也不会要求强制100%满足,会视情况而定。

3.5.2 审核能力要求

实际上,有了这份最佳实践作为参考也不会确保所有文章的初稿都很优秀,这个时候就需要小组发挥内容审核的价值。内容审核其实更依赖于审核的同学在测试领域的技术视野和个人沉淀,只有经常关注测试领域的方法论和技术方向,才能理解不同领域的投稿内容,最好是自己在这个领域有过一些实践,否则难以给出比较有价值的点评和反馈。2020H2以后,对外输出内容交由各业务组测试经理审核。

3.5.3 审核案例介绍

以《覆盖率平台开发实践》这篇文章为例,我对初版投稿不是很满意:更多的是科普测试覆盖率原理和告诉我们测试覆盖率平台是怎么使用。我相信,覆盖率的原理这类的文章在搜索引擎发达的今天,可以很轻松的搜索到,完全看不出这篇投稿的优势在哪里。于是,我找了一篇测试覆盖率的好文发给投稿的同学,并提出几个问题:(1) 相比于这篇好文,你做测试覆盖率平台独特的地方在哪里?(2) 你是怎么从0到1完成这个覆盖率平台的;(3) xxx这部分(我以前有尝试过)你是怎么实现的。

经过几次内容和排版的修改,这篇文章也被很多人收藏,成为后续重点推广的文章之一。其实对于技术类的文章,不需要高大全的介绍,被认为是干货的往往是在某个领域或者细节方面有着详细的描述,可以让读者从0到1借鉴或者直接拿来复用,不需要再去其他文章寻找答案。

3.5.4 审核价值总结

在2020H1发起的一份匿名问卷调查,由投稿同学给小组的内容审核打分(满分10分),总共11人参与投票,5人给10分,4人给9分。对他们来说,内容审核有帮助的地方在于:(1) 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从读者的角度思考写好一篇文章; (2) 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细节; (3) 对文章的排版和图片等都给出了很多建议。 

3.6 活动举办

为了持续修炼好内功,我们非常重视每次的内部海星日和火星日活动的举办,这样才能为对外宣传提供好的素材。分享活动的痛点主要有两个: (1) 出席率不高;(2) 分享内容质量不佳。

为了解决这两个痛点,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

(1)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出席率,我们向财宝申请了经费购买一些小礼物,并采用签到扫码和抽奖的方式来吸引大家前来现场围观。部分情况下,出席率高与不高取决于小礼物的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这份下礼物不需要很贵,取决于是否足够实用。比如,曾经1个小伙伴跟我说: "我来参加火星日比赛就是为了这个工牌,进入决赛的积分我都可以不要"。(我司的入职时间长的同学工牌有点旧,因此特地在比赛前定制了一批好看的工牌)。

(2) 群发式的通知邀请看似高效,实则低效。一般举办活动,我的建议是大群消息广播 ->  测试经理群广播 -> 单人点播式通知。无论是在火星日的投票率,还是获取分享反馈方面,这个方式都很受用。

(3) 分享内容其实完全不是能由我们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让参与分享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准备。以半年一次的火星日为例,一般会提前2-3个月就开始由大家投票定好竞赛主题,并且定期宣传火星日保持一定的曝光率,吸引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思考跟火星日相关的内容。

3.7 运营推广

3.7.1 运营策略

曾经向公司内部资深的运营同事请教过如何去做好运营,根据传授的经验如下:

1. 总体上来说,还是需要先做好内容沉淀,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做线上引流;

2. 内容可以不局限于文字,还可以是视频或沙龙活动等其他方式(除了文字的内容,其他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做沉淀)

3. 获取流量的方式,是走渠道+形式组合的思路。渠道主要是通过跟知名论坛、公众号和领域内知名老师的合作与推广,比如跟testerhome论坛合作以及测试窝等知名公众号的推广。形式是指可以考虑做线上直播或者蹭技术分享沙龙热度推广等等方式。

由于非运营出身,领悟的未必完全正确,以上仅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涉及到对内和对外的运营推广,无论我都比较强调走心式的宣传。做宣传推广时需要告诉受众: (1) 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2) 能解决什么大家的问题; (3) 哪些地方值得借鉴的。谨防灌水式的宣传,反而引来负面效果。

3.7.2 运营案例

平时混迹于各大测试技术论坛,某一次看见了Q&E meetup分享的主题是跟精准测试相关的。在讲师分享完主题后,在群里抛出几个精准测试相关的问题,同时把我们团队内在精准测试相关的实践晒出来,瞬间给微信公众号带来一波涨粉。

3.8 其他

说说运作运营小组以来的一些其他零散的感受吧:

1. 虚拟小组的其实是可以将组织的利益尽量最大化的一种生产关系,可以提高团队的生产力。就比如填满一只瓶子,除了塞满一堆石头,还可以装一些沙子。虚拟小组虽好,但过犹不及,团队不能建立过多的虚拟小组,应该重点攻克当前团队痛点,否则可能会分散业务测试资源。

2. 细节决定成败,激情难能可贵。要想做好运营,对细节的重视能给读者和观众更多良好的体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重要的却是做好运营的激情,大家本身不是运营行业出身,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只要有做好运营的热情,会尝试不断地优化细节和用户体验,弥补经验的不足。

3.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资源整合非常重要。学会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向财宝及各业务线测试经理寻求财力、物力以及威望方面的支持,事情往往事半功倍。

4. 在做影响力小组的运营时需要数据驱动,但不能完全以数据为目标。举个例子,我们有定过微信公众号关注数这个指标,但我们更希望是关注公众号的读者是来自于测试领域真正认可我们成长的读者,这才是我理解的影响力,因此并没有过多地面向非测试领域宣传。

4.总结

最后,对整个影响力运营的体系做个非专业的总结:

1. 得益于整个酷家乐质量效能团队的强力支持和Ku-learn等平台支撑,为对外输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高效的运营手段;

2. 影响力小组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整个团队的内容进行推广。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形式组合,吸引线上线下流量,不断地提高酷家乐质量效能团队的影响力。



推荐阅读

    1. 3D云设计工具的前端性能自动化及核心问题分析解决

    2. 多语言检测工具实践 

    3. 从0到1,错误码如何设计和实现


                                

公众号:酷家乐技术质量    知乎:酷家乐技术质量        

TesterHome:kujiale-qa (酷家乐质量效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